《西游记》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传世名著,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。这些八十一难,关关难过关关过,这些故事也为我们的人生修行之路提供了诸多启示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第三十一难——第三十五难。
第三十一难 请圣降妖唐僧师徒抵达宝象国,唐僧入城递信,不想这竟是黄袍怪设下的圈套,被抓后还被施妖法变成老虎。沙僧被擒,小白龙变宫女偷袭也惨遭失败。
无奈之下,猪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出山。此时的悟空因之前被唐僧赶走,满心委屈不愿相助。八戒心急如焚,眼珠一转使出激将法,添油加醋地说黄袍怪对悟空百般辱骂,还扬言要将花果山踏平。
展开剩余81%这一番话瞬间点燃悟空怒火,他腾云驾雾赶回宝象国。一到战场,金箍棒挥舞得虎虎生风,与黄袍怪杀得难解难分。几个回合后,悟空发现这妖怪有些棘手,一番查探才知是奎木狼下凡。于是,悟空上天庭请玉帝帮忙,成功将奎木狼收服,顺利救回师父,消除误会后,师徒四人再次踏上取经征程。
人生修行真谛:被误解驱逐时,仍怀慈悲,如悟空不计前嫌救师,是宽容与担当;面对强敌懂得借助天庭力量,体现善于寻求助力、不盲目蛮干;克服委屈与愤怒,重归团队,启示人在修行中要战胜情绪,秉持初心,携手共进。
第三十二难 黑河沉没唐僧师徒途径黑河,见河水宽阔波涛汹涌,正发愁时,一梢公划船出现,主动载他们过河。谁料梢公竟是河中妖怪鼍龙,船行至河心,他兴风作浪,将唐僧与八戒摄入水底。
沙僧与鼍龙交战,久战不胜。孙悟空本想自己去擒妖,却担心师父安危,便前往西海龙王处求助。原来鼍龙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外甥,敖闰听闻后,立刻派摩昂太子前去收伏。
摩昂太子赶到黑河,与鼍龙展开激烈争斗。鼍龙不知天高地厚,还想顽抗,最终被摩昂太子制住。孙悟空顺利救出唐僧和八戒,师徒四人继续西行,而鼍龙则被摩昂太子带回西海处置,这场黑河劫难终于平息 。
人生修行真谛:“黑河沉没”中,师徒遇鼍龙突袭被抓,这警示我们,人生常有意外与隐藏危机。悟空向龙王求助成功脱困,启示我们面对困境不能单打独斗,要善于借助外界力量,广结善缘,如此才能在人生的洪流中平稳前行,化解难题。
第三十三难 搬运车迟唐僧师徒来到车迟国,见国王敬道灭僧,三位国师虎力大仙、鹿力大仙、羊力大仙备受尊崇。他们蛊惑国王,说和尚无用,悟空等人不服,双方斗法。先是虎力大仙与唐僧比祈雨,悟空使计让四海龙王相助,唐僧获胜。接着鹿力大仙要和唐僧云梯坐禅,鹿力大仙暗中使坏,被悟空识破,悟空变作蜈蚣蛰大仙,唐僧赢下比赛。之后羊力大仙又与悟空比隔板猜物,悟空几次偷换物品,再次取胜。三仙恼羞成怒,要与悟空赌砍头、剖腹、下油锅,悟空凭借高强法力和神通,将三仙一一制服,让车迟国国王看清他们真面目,重归佛法正道 。
人生修行真谛:“搬运车迟”中,师徒四人与三仙斗法获胜,揭示了诸多人生修行真谛:不盲目迷信权威,如敢于挑战受尊崇的大仙;秉持正义,不畏强权;以智慧破虚妄,在比试中巧用手段;更要坚信真理,用实力戳穿伪善,方能坚守本心,不断前行。
第三十四难 大赌输赢紧接车迟国斗法,三仙和唐僧师徒的争斗进入白热化,开启“大赌输赢”的关键阶段。虎力大仙提出赌砍头,他头颅落地后,竟能在小妖的呼喊声中飞回脖子重新接上。悟空见状,毫无惧色,挥刀自斩,头颅被抛出后,他使个神通,唤来土地神按住虎力大仙的头,让其无法复原,虎力大仙当场毙命。
鹿力大仙不服,要赌剖腹剜心。他剖腹后,五脏六腑在地上跳动,悟空同样开膛,却趁势将鹿力大仙的五脏扯出,鹿力大仙倒地身亡。
最后羊力大仙与悟空赌下油锅,羊力大仙有冷龙护体,在滚烫油锅中怡然自得。悟空识破后,召走冷龙,羊力大仙瞬间被烫得皮焦肉绽,丢了性命。至此,三仙伏诛,车迟国恢复太平,唐僧师徒又一次凭借实力和智慧战胜邪恶 。
人生修行真谛:这一难里,师徒与三仙激烈对赌。它启示我们,面对生活中如三仙般的艰难阻碍,要像悟空一样保持实力与勇气,凭真本事较量;不畏惧对手的旁门左道,坚守正道,以正克邪,用坚定信念和行动去战胜困难,守护内心的正义与追求。
第三十五难 祛道兴僧唐僧师徒踏入车迟国,只见街市上车水马龙,百姓却神色愁苦。原来,虎力、鹿力、羊力三位大仙蛊惑国王,独尊道教,大肆迫害僧人。僧人们被抓去做苦力,苦不堪言。
为救众人,悟空施法令和尚们逃脱劳役。三位大仙恼羞成怒,与唐僧师徒展开一系列斗法。先是求雨,虎力大仙刚念完咒,悟空就暗中令风婆、雷公、电母、龙王听令,让他的法术失效。接着是云梯坐禅,鹿力大仙变出臭虫干扰唐僧,悟空则变蜈蚣蜇他,助唐僧取胜。之后的隔板猜物、砍头、剖腹、下油锅,悟空皆凭借神通和智慧一一胜出,三位大仙最终现了原形,死于非命。
国王见状,方知受骗,向唐僧师徒致歉。在悟空的劝说下,国王认识到三教应平等对待,于是下令全国尊崇佛教,召回被驱赶的僧人,车迟国再度恢复安宁,唐僧师徒也得以继续西行。
人生修行真谛:“祛道兴僧”中,师徒破除邪道拨乱反正,蕴含深刻修行真谛。它告诫人们要敢于挑战错误观念,不被歪风迷惑;秉持正信,用智慧和勇气纠正偏差;懂得包容多元,以开放态度接纳不同思想,坚守内心正义,让正道之光普照。
发布于:山西省